6月23日,多地陸續(xù)公布了2023高考分數(shù)線,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多所高校的2023本科錄取通知書也已亮相。
一些高校最新版的錄取通知書樣式更是再次“翻新”。
復旦大學
以“復活”的開化紙為載體
據(jù)復旦大學6月23日消息,復旦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全新亮相。錄取通知書首次以復旦科技成果“復活”的開化紙為載體,邀請名師大家和師生共同書寫通知書正文內(nèi)容。
通知書封面整體色調為復旦藍,象征著新生的希望與朝氣,封底為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代表著對新生的期冀與寄寓。
新版通知書整體設計采取古典風格,通知書正文雅致小楷由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復旦通識核心課程“中國書法藝術”主講老師高翔手書,正文落款印章“金力”二字由復旦大學特聘專家、著名鳥蟲篆刻家徐谷甫刻,通知書內(nèi)頁上印制的復旦實景版畫系復旦大學特聘專家、著名版畫家倪建明創(chuàng)作……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錄取通知書正文以新開化紙為書寫載體。開化紙誕生于浙江省開化縣,細膩潔白、薄中見韌,被譽為中國傳統(tǒng)手工紙皇冠上的明珠。開化紙造紙工藝始于明,盛于清,許多清初名貴典籍均為開化紙寫印。清中葉以后,由于戰(zhàn)亂頻仍,“紙槽荒圮,工匠流亡”,加上核心原料蕘花逐漸枯竭,工藝隨之失傳。2017年底,通過高分子材料、化學、生物、古典文獻、文博等多學科的聯(lián)合探索,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成功“復活”失傳已久的開化紙工藝。重新復活的新開化紙紙質輕薄柔韌、潔白如玉,其理化指標已接近古紙水平,紙張保存壽命可達千年以上,不僅適合古籍修復、書畫創(chuàng)作,且可用于印刷。
此外,今年本科生招生辦公室還特別邀請師生共同手寫通知書信息,為素未謀面的新生們送去美好祝福。目前3000余份通知書已全部印制完畢,待錄取結果出爐后,正文中新生姓名及專業(yè)信息將由復旦大學書畫協(xié)會的學生親筆書寫。
中國人民大學
采用立體函匣式設計
6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2023年新版本科錄取通知書發(fā)布。新版本科錄取通知書采用立體函匣式設計,由外側封套、主體盒身與內(nèi)里物料三部分組成。
封套上“獨樹一幟”標識居中,鏤空設計;盒身內(nèi)外一幅校史畫卷環(huán)繞式鋪展;函匣之中包括浮雕燙金錄取通知書、一份寄予新生的入學禮以及一組立德樹人·先鋒IP形象。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今年的新版本科錄取通知書以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講述校史故事,講述黨創(chuàng)辦人民大學的故事,進一步增強錄取通知書本身的儀式感,目的是讓成為人大人的這一刻變成信念熔爐,讓錄取通知書由平面變立體、由接收變傳承,做成真正意義上的育人第一課。
中山大學
內(nèi)有普洱茶和小磚塊
日前,中山大學2023年本科錄取通知書亮相,通知書套裝以金榜題名狀元紅為整體色調,長方形禮盒為紅磚樣式。
通知書封面上“錄取通知書”五個篆體字由中山大學古文字學教授陳煒湛先生親筆所書,自2011年沿用至今。
近年來,中山大學對云南鳳慶實施定點幫扶。隨通知書一起的還有中山大學定點幫扶云南省鳳慶縣的普洱茶餅,今年茶餅形狀從去年的圓形改為長方形磚型。今年還新增特色集體創(chuàng)作元素——年份拼圖小磚。8000多名新生將隨機獲得不同顏色、不同年份的一塊,每個人的拼圖小磚都是獨特的一塊。9月邁入中大后,新生可帶著專屬于自己的小磚來到南校園,將它貼在孫中山紀念館的展架上,與8000多位同窗共同拼出一幅懷士堂的全景。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送出上火星的同款涂層
近日,哈工大錄取通知書亮相。錄取通知書以“傳承”為主題,每位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子都將得到一份可以登上火星的“超級涂層”。這是由哈工大空間表面化學工程與防護技術研究中心制作的“HIT”書簽,書簽表面擁有一種特殊涂層,該涂層集抗輻照、低揮發(fā)、耐高低溫交變等性能于一體,能避免在深空極端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顏色退化、涂層脫落等問題。這一技術被成功應用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展示的五星紅旗和著陸平臺搭載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圖案上。
南開大學
內(nèi)含周總理故鄉(xiāng)的蓮花種子
據(jù)南開大學官方微信,6月22日,南開大學“劇透”了2023年錄取通知書樣式。
錄取通知書的底色為青蓮紫,以“日”“月”“山”“海”為主題的心形徽章盲盒4枚隨機寄出其一,通知書中有一枚小小的荷包,里面有兩枚蓮花種子,來自周恩來總理的故鄉(xiāng)淮安。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南開大學等微信公號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