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wǎng) 數(shù)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家國邊關何處尋|新春走基層·走筆②

2025-01-14 16:05:56  來源:新華社

  

  新華每日電訊

  查看詳情

  

  來源:1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胡虎虎 陳朔

??1月9日,多來提曼·開米克(左一)與本村的護邊員巡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胡虎虎攝

  祖國西陲,萬山匯聚,冰川林立,這里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

  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地處高原東麓。在這里,人們抬手西指,常說“那邊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在山對面”“出去就到巴基斯坦”。

  “一縣鄰三國”,坐擁近800公里的邊境線,距離北京約5000公里,塔縣是名副其實的邊關重鎮(zhèn)。

  鐵馬秋風、戰(zhàn)地黃花、樓蘭夜雪、雄關冷月,古人賦予邊關無數(shù)意象。邊關的“風花雪月”滿是陽剛之氣,催人奮進。

??1月9日,多來提曼·開米克(右三)提前祝福本村護邊員新春快樂。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陳朔 攝

  一場30年一遇的大雪后,塔縣瓦恰鄉(xiāng)夏布孜喀拉村黨支部書記多來提曼·開米克前往邊境一線巡邊、看望村里的護邊員。

  越野車從山村出發(fā)后,連續(xù)行駛了約4個小時,仍沒有抵達點位。翻越一山又一山,在一處海拔約4600米的山口,因積雪過膝,車輛有滑墜的風險,我們被迫再次繞道。

  “其實,現(xiàn)在的巡邊路,已經(jīng)非常好了。”31歲的多來提曼早在8年前就被評為全鄉(xiāng)優(yōu)秀護邊員。那年,他從學校畢業(yè),接過父輩的接力棒,踏上護邊路。這也是很多塔縣牧民的人生軌跡。

??1月9日,多來提曼·開米克(中)與本村護邊員聊天。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陳朔 攝

  陽光直射,讓人難以睜開眼。雖是中午,氣溫卻接近零下20攝氏度。沿途,沒有一棵樹,遠處僅有牦牛在雪原上覓食。路旁就是沿著界碑設立的邊境管控設施。國與國的界限,如此具體可感。

  汽車又駛過一處冰雪盤山路,海拔7500多米的慕士塔格峰最終消失在身后。“就是那里,到了!”多來提曼指著前方喊。

  一排彩鋼房前,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夏布孜喀拉村的護邊員列隊挺立,齊刷刷敬禮,歡迎我們到訪。經(jīng)年累月的高原戶外工作生活,在他們身上留下印記。這些護邊員大多皮膚黝黑,嘴唇皸裂,雙手粗糙,指關節(jié)粗大,但笑容質(zhì)樸堅毅。

  多來提曼招呼大家快進屋暖和。宿舍內(nèi),爐火正旺,還有電采暖器在供熱。

??1月9日,護邊員嘎達依在宿舍休息時吹奏樂曲。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胡虎虎攝

  嘎達依·卡斯木坐在床邊,吹響笛子,身旁稍年長的同伴手拿熱瓦普(一種六弦琴),兩人合奏《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記者跟著眾人輕聲和唱。伴著這首耳熟能詳?shù)臉非?,初見的局促漸漸化解。

  今年元旦時,34歲的嘎達依與同村十多位護邊員一起換勤到這里。為了讓閑暇多點樂趣,他帶上了這支7年前在昌吉市買的笛子。“在大學時,我是學英語教育的,后來因為其他原因,沒能繼續(xù)當老師。”嘎達依把笛子放到枕邊,打開話匣。

  “不算太辛苦,為家庭,也是為國家。”作為全村屈指可數(shù)的曾去過烏魯木齊的“大人物”,嘎達依見過高原外的世界,“我希望孩子去北京上大學,如果他還是想做護邊員,我也只有支持?!?/p>

??1月9日,多來提曼·開米克(右二)傾聽護邊員對于巡邊工作的建議。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陳朔 攝

  此前,嘎達依的任務區(qū)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紅其拉甫區(qū)域。盡管生于斯、長于斯,他說,只有親身守過邊境,走過巡邊路,才知道國家之大,才能切身明白作為塔縣人的責任。

  “沒有國家,哪來牧場”,在塔縣總能聽到類似的話語。對山川地形的熟悉、對高海拔惡劣環(huán)境的耐受度,是本地牧民作為護邊員的先天優(yōu)勢。

??1月9日,新疆塔縣瓦恰鄉(xiāng)夏布孜喀拉村的護邊員在巡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胡虎虎攝

  關鍵路段徒步巡邏、專人盯守監(jiān)控設備、及時上報重要信息,牧民出身的護邊員將這些日常輕描淡寫,說“就像放牧一樣”。護邊已成塔縣人生活一部分。

  早年間,多來提曼的父親參與巡邊時,幾乎完全是義務的,并沒有固定收入。有時候,鄉(xiāng)政府會分發(fā)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物資作為補償。后來,才有了“護邊員補助”的說法,幾十塊、幾百塊,2017年4月,提升至每人每月2000多元。

  “有保障,大家動力更足?!倍鄟硖崧f,“肯定不只為了錢,護邊的神圣感和我們對英雄的崇拜一樣,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痹谒h,有位名揚神州的護邊員——“人民衛(wèi)士”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巴依卡·凱力迪別克。

  巴依卡老人的兒子、“時代楷?!崩R尼生前與多來提曼是同事。2021年1月,拉齊尼英勇犧牲后,塔縣人用他的名字命名村小學、把他的雕像安置在多個護邊員工作站、專門譜寫歌曲《雄鷹飛過帕米爾》傳唱他的英雄事跡。

  “雄鷹飛過帕米爾,飛越茫茫邊境線,守護頭頂這片藍天……”在他犧牲的那個寒冬,烏魯木齊大街小巷的大屏上,也反復播放這首動人的音樂。至今,在不少重要場合,依然能聽到這首英雄歌曲。

  塔縣的護邊員并沒有完全脫離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大家每次上邊境執(zhí)勤,取決于任務的具體情況??h里同行的干部說,農(nóng)牧民參與護邊,本身也是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的過程。塔縣還積極鼓勵護邊員“二次就業(yè)”,開拓增收渠道。

  “想去考個駕照?!?/p>

  “我要參加廚師培訓?!?/p>

  “主要在縣城打零工?!?/p>

  “去看看牦牛?!?/p>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談論著換勤后的安排。家家有經(jīng)難念,人人都有鮮活具體的生活夢想。

  “95后”木拉汗·哈尼克是這批護邊員中最年輕的一位?!拔易约好掠?0只羊,還沒有牦牛?!蹦纠古c同為護邊員的哥哥已經(jīng)分家,單獨立戶。

  三畝地種青稞用作飼草料、不上勤時就外出務工、草場補貼、地力補貼,再加上護邊員補助,這些是年輕村民木拉汗的主要收入來源。在他的新年計劃中,除了為未來成家攢足本錢,還要幫忙照顧年邁的母親。

  這幾乎是全縣數(shù)千名護邊員日常生活最真實的寫照。守邊、發(fā)展,國家與塔縣人都在努力奔跑,實現(xiàn)有關家國邊關的“雙向奔赴”。

  巡邊道路改善、長明電、通訊網(wǎng)絡設施普及,更完善和人性化的基礎設施充實著這片名為“彩色的湖”的抵邊區(qū)域。

  “當然想有人來看,這意味著我們的工作被知道?!蹦纠棍詈诎l(fā)紫的臉上露出笑容,“不過,邊境不許隨便進出,所以,沒人知道我們,也沒關系?!?/p>

??1月9日,護邊員嘎達依與同伴一起吹奏樂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胡虎虎攝

  邊關的生活并不浪漫,也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有的只是無盡等待、日復一日堅守。多來提曼說,不管你適應與否,只要是上勤,就只有學會“熬著守”。

  塔縣遠在烏魯木齊西南約2000公里外,距離地區(qū)中心城市喀什也有300多公里。全縣約4.1萬人中,農(nóng)牧民占比達75%,他們散居在千溝萬壑間。

  一山之隔,似是一步之遙。記者常年在塔縣蹲點采訪,切身感受過其間的距離感。山外更繁華的世界、更大的城市,是他們的向往,卻可能也是窮盡一生也無法抵達的地方。

  但,“我伴寂寞守繁華”。

  天色將晚,記者一行準備返程。多來提曼并未與我們一同上車,他決定夜宿于此,想再看一次邊關冷月。

  這位當過8年護邊員的書記,還有一個身份——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犧牲后,他被補選為唯一的塔吉克族全國人大代表,負責將帕米爾高原上的民情民聲帶到國家議事殿堂。

  “多來提曼”,塔吉克語意為“家國平安”。

  夕陽沉入遠山,雪山起起伏伏,越野車疾馳。直到燈火通明的縣城浮現(xiàn)眼前,這一刻,多來提曼的名字具象化了:

  家國邊關何須尋!

  就在你我腳下,也在你我身邊。

編輯:趙廣忠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wǎng)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wǎng)版權聲明 】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zhuǎn)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